作者:文・圖/新北市安和國小 楊仁理老師
STEAM 學習課程在於把握每個機會製造學習的契機。我們把每年固定的淨灘活動(每年10 ⽉最後⼀個星期五),配合翌年4 ⽉22 日世界地球日設計成為⼀個融入STEAM 課程元素,充滿 綠色環保氣氛、生氣勃勃的「環境教育週」系列活動。
108學年度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持續將「環境教育」列為重大議題,顯示我國積極從事環境保護的努力以及對環境教育扎根工作的重視。實導因於我國高度工業化,以及集約農業使用大量的肥料與農藥所致,⼀如歐美國家所遭遇的文明惡果,不僅帶來都市環境的惡質化,也造成⾃然環境生態的失衡。學校是強化環境意識的重鎮,中、小學是感性、認知及觀念形成的階段,學校教育便益形重要。
要強化學生的環境意識,教師必須先熟稔學習的內容並具備教學的知能,學校與戶外教育才能產生具體的教學效果。本文乃在教育4.0(互聯網、雲端、大數據)內容的智慧學習架構下,配合康軒版國小⾃然四上第二單元「水生家族—認識水域環境」以及六下第三單元「生物與環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發展STEAM 學習課程(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嘗試開發適合國小學習階段,⾃然領域融入環境議題的學習模組。
STEAM 學習課程在於把握每個機會製造學習的契機。我們把每年固定的淨灘活動(每年10⽉最後⼀個星期五),配合翌年4⽉22日世界地球日設計成為⼀個融入STEAM 課程元素,充滿綠色環保氣氛、生氣勃勃的「環境教育週」系列活動。
淨灘活動的實施,並不只局限於帶領中、高年級學生規畫、進行淨灘活動,還包含了介紹⾃然科學中有關汙染或海洋塑膠微粒危害問題(科學);指導學生運用雲端資源截取資料(科技);學習如何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淨灘資料與圖表製作(數學);將活動後的資料定期更新,用QR Code供大眾在網路上下載,讓更多人了解海、河岸地帶遭受破壞的情形(科技);運用漂流木美化環境,動手改造海漂物成為既有趣又有創意的環保教具(藝術);最後為深化AI 機器人淨灘的STEAM學習作準備(工程)。
(以下學習活動,可依實際教學場域與設備增刪)
本STEAM 課程於⻄元2013 年到2018 年間持續對150 名中、高年級學生實施教學。經過淨灘活動前課堂⾃然科單元教學(科學)、新北市 八里左岸實地淨灘活動規畫與實施(工程)、課堂廢棄物分類統計(數學)、環境現況告示板製作與QR Code 定期上網提供下載(科技)、海漂物與漂流木創意教具製作(藝術),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學習目標;尤其每次活動蒐集的海灘廢棄物、海漂物或漂流木(環保單位許可限量撿拾)有所不同,作品的特色也大異其趣,也為學校累積許多創意的環保教具。在學校環境教育週活動中,經過學生們的解說,往往讓學弟、妹們眼睛為之⼀亮,宣廣效果十⾜。
從科技與工程的角度著眼於淨灘與除廢,開發AI 機器人的重要性⾃不待言。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正在做什麼?當周遭同學正沉溺於平板遊戲與網路遊戲的時候,美國 麻省的Anna Du,選擇埋首投入開發AI 機器人。Anna 很喜歡海洋,有⼀天在波士頓港邊散步時,注意到港邊有撿也撿不完的垃圾,興起了開發機器人,協助維護海洋清潔的念頭。「科學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的雄心壯志使他能進到麻省理工學院研讀海洋科學,並成為⼀名工程師,用他的發明改善海洋的困境,甚至「拯救人類」。
這樣的實作系列課程,說明跨科跨領域的協作活動,不單單達到科際整合的核心標的,更是在學習過程中融入團隊合作、動手做、創意構思、單⼀問題多重提案、原型測試與改進等元素,⿎勵學生⾃由發想,教學者少「指示」、多「引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十二年國教課綱中,將海洋教育與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列為重大議題,顯示現 今對臺灣海洋環境問題的重視以及對提升學生海洋素養的期待。海洋教育的核⼼是⼀種價值、思維 ⽅式,更須進⼀步藉由環境⾏動來達到教育⽬的。
因應12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英語課程不單單只是語言知識的習得、語言技能的培養,還包括語言在生活情境中的運用,以及文化理解包容、創新思考、學習態度與習慣等面 向。新課綱強調藉由英語獲取各個領域的新知,並提供學習方法與策略,以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
不過,隨12年國教課綱上路,情況似乎發生了一點變化,尤其「美感素養」放進了教育的核心素養中,讓一定要依循課綱而且戰且走的教科書,能在提升設計這塊得到更多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