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手握未來玫瑰─啟動備課新思維

作者:臺北市萬福國小 鄭雅芬老師

記憶、背誦、標準答案已成昨日黃花, 創新、連結才是未來玫瑰~2015天下教育特刊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所強調的「核心素養」,是指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一個人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包含技能)與態度。而核心素養的培養,仰賴的正是學習歷程中不斷的浸潤及積累。站在教育新時代的浪頭,面對奔湧而至的教育新世代,國語文教學的備課模式,也將呈現另一番蛻變後的風貌。

首先,教師應該要能清楚的意識到,語文是社會溝通與互動的媒介,也是薪傳文化的載體。藉由語文教學,除了能培養出良好的表達能力與理性思辨的知能外,還要能展現高度的人文關懷與國際視野,尊重多元的文化與殊異的價值觀。所以語文的教學要能彰顯語文的工具性,讓語文課成為「學用合一」的實學。換句話說,在備課思考的過程裡,從文本的理解(內容)到寫法的剖析(形式),最終至實際的應用(技能),教師不妨試著思考:「教完這一課,孩子能寫什麼作文題目?」或是「發表什麼主題的演說?」如果國語文學習表現裡的「聆聽」與「閱讀」是「輸入」的能力,那麼「口語表達」與「寫作」就是相對應的「輸出」能力。當學生能嫻熟的將「輸入」轉換為「輸出」時,能力才能活用,才能在實際的生活中產生具體的價值,也才能真正伴著學習者跨過學科領域的籓籬,完成彼此的連貫與統整。

再者,課程綱要的掌握是成功備課的基石,也是教學設計的源頭活水。它能讓我們釐清「該教」與「想教」的距離,也能幫助我們掌握單一學習表現裡各年段不同的教學重點,進而鮮明的統整出教學的進程。以國語文「口語表達」的教學重點為例,從課程綱要裡可以區辨出,第一學習階段的指導特點在於「說正確、說清楚、有禮貌」,第二學習階段要能「配合主題、掌握重點,控制速度與音量」,第三學習階段則必須更進一步「內化思考、回應詮釋,掌控發言時間」。所以在教學時,低年級可以採用的口語表達方式為「看圖說故事、會話練習」,中年級可以安排「朗讀、複述故事、小組討論」,高年級就很適合以「即席演說、訪問、教育劇場」來訓練。所有的教與學都要目標一致、密切呼應。再以國語文「聆聽」的教學重點為例,第一學習階段為有效的「接收」與「記憶」,所以指導的重點在於「專心聆聽、語言辨識、內容複述」。第二學習階段著重「理解」,所以如何指導學生「聽出重點、選取、刪除、進行互動」成為教師的首要之務。第三學習階段則進行更高層次的「評價、回應」,高年級的學生已經要能「摘記重點、進行判斷」,再進一步「統整詮釋」,產出自己的觀念。課程綱要為教學梳理出清晰的脈絡,層層鞏固起教學的體系與品質,在這樣進程鮮明的架構下,備課才不至於隨心所至、漫無章法。

最後,都是「主題統整」、都強調「能力」、都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國語文教學該如何設計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課程,讓學生不只是認為「學習很有趣」,而是真切的感受到「對學習有興趣」呢?以本校高年級團隊所共備的課程─康軒六上〈最好的味覺禮物〉一課為例,分享如下。

中庸裡有一段話:「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人生的趣味,來自於對日常的情味與體會,有人用眼之所見、耳之所聞來記憶生活,也有人在飲食裡重新發現了文學,重新賦予時空意義。教師團隊希望以〈最好的味覺禮物〉這一課為引子,透過對「飲食文學」的認識與理解,讓學生感受如何以菜餚為媒介,以味覺為斷片,把我們的目光引向時光裡的空間軸與時間軸,架構、聚攏起生活裡難忘的人情與事情。進一步透過感恩餐會的企畫,在畢業前夕,為自己和同儕、師長,創造一場「味覺」的饗宴,編織一場「味覺」的記憶,成為「味在舌尖,意在言外」的「知味」企畫者、實踐者。課程主題架構如下:

自現有的文本出發,從「減法」中找出教學重點(一課一重點),再用「加法」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最終養成思考探究的習慣,是跨領域學習最精采、迷人之處。從國語課出發,我們發現飲食作為一種文學,是如何細密編織,串起時間與空間的美感。從生活體驗,我們學習企畫、創造感動,為記憶增添韻味,最終落實於飲食文學的「書寫」,讓所有的學習歷程都能化為文字,翩翩留影。

「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滿足現實生活的需求,創造未來生活的新局」是學習的目的,亦是點燃熱情的動能。手握未來玫瑰,讓素養成為一種態度,備課成為一種日常,將會是教學實場上最有活力的調養。期許我們都能歡喜共備、齊心共好,在青青如茵的教學茂園裡,盛放語文之花,盡賞語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