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北市永安國小 徐佳璋老師
校訂課程的編定是很有彈性的,可以由同⼀主軸衍⽣⽽成,也可以由⼀段⼀段不同⾯向的課 程接續組合⽽成。
以下挑選出臺北市 永安國小六年級施行之校本課程。此課程內容已實際運作,確認運行成效佳,且是適合拆解、轉換的課程部件。期望提供欲編定十二年國教之校訂課程教師參考。
「⽣物與環境」是⾼年級⾃然課程中的⼀個重要主題,通常安排於六年級最後的⼀個單元,除了為整個國小⾃然課程做個總結的作用之外,亦含有「⾃然科學都應在符合環境保護條件下發展」的意味。本單元的教學現場中常發現的問題是:學⽣能習得環保知識,但似乎只能在考試中回答正確答案,⽽有著說⼀套、做⼀套的現象。
本文介紹我們將「環境保護單元由認知評量型的紙筆測驗,轉化為讓學⽣實際行動的實作評量」的校訂課程之實行狀況。希望學⽣真實體驗「製造汙染與混亂容易,防治、解決環境汙染不易」,並希望由此校訂課程能讓學⽣達到真心守護環境之情意層⾯的學習目標。
康軒版六下⾃然與⽣活科技:「⽣物與環境」。
六年級下學期⾃然為三個單元,環保單元是為單元三。我們預定將環保實踐活動當作是期中評量,因此我們將六下單元三調動到最前⾯來上,也就是在課發會同意後,將六下⾃然的上課順序改為:單元三、單元⼀、單元二。依以下流程實行,期程安排如下:
文章未完,全文請參見附檔
【附件】環境議題與實作評量STEAM 學習課程在於把握每個機會製造學習的契機。我們把每年固定的淨灘活動(每年10 ⽉最後⼀個星期五),配合翌年4 ⽉22 日世界地球日設計成為⼀個融入STEAM 課程元素,充滿 綠色環保氣氛、生氣勃勃的「環境教育週」系列活動。
不過,隨12年國教課綱上路,情況似乎發生了一點變化,尤其「美感素養」放進了教育的核心素養中,讓一定要依循課綱而且戰且走的教科書,能在提升設計這塊得到更多關注與支持。
在學校規畫好年級校訂課程的教學架構下,我展開了班上一系列的教學課程設計。從學生三年級開始,我就在班上使用平板教學,在學生熟悉平板操作的背景下,我嘗試規畫「認識家鄉─跑跑機器人」這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