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北市永安國小 徐佳璋老師
校訂課程的編定是很有彈性的,可以由同⼀主軸衍⽣⽽成,也可以由⼀段⼀段不同⾯向的課 程接續組合⽽成。
以下挑選出臺北市 永安國小六年級施行之校本課程。此課程內容已實際運作,確認運行成效佳,且是適合拆解、轉換的課程部件。期望提供欲編定十二年國教之校訂課程教師參考。
「⽣物與環境」是⾼年級⾃然課程中的⼀個重要主題,通常安排於六年級最後的⼀個單元,除了為整個國小⾃然課程做個總結的作用之外,亦含有「⾃然科學都應在符合環境保護條件下發展」的意味。本單元的教學現場中常發現的問題是:學⽣能習得環保知識,但似乎只能在考試中回答正確答案,⽽有著說⼀套、做⼀套的現象。
本文介紹我們將「環境保護單元由認知評量型的紙筆測驗,轉化為讓學⽣實際行動的實作評量」的校訂課程之實行狀況。希望學⽣真實體驗「製造汙染與混亂容易,防治、解決環境汙染不易」,並希望由此校訂課程能讓學⽣達到真心守護環境之情意層⾯的學習目標。
康軒版六下⾃然與⽣活科技:「⽣物與環境」。
六年級下學期⾃然為三個單元,環保單元是為單元三。我們預定將環保實踐活動當作是期中評量,因此我們將六下單元三調動到最前⾯來上,也就是在課發會同意後,將六下⾃然的上課順序改為:單元三、單元⼀、單元二。依以下流程實行,期程安排如下:
文章未完,全文請參見附檔
【附件】環境議題與實作評量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新時代,所謂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的新里程。而臺灣從民國108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在數學的教學與評量中,素養議題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點。以下是本人參與2019年國際數學營核心素養教學活動,及編寫素養議題,所做出的寫作心得分享。
未來的世界,人工智慧(AI)將會取代人類很多工作。高科技時代,傳統教育重視的讀、寫、 算3R能力,已無法應付複雜的環境和新型社會;強調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4C能力(批判思考與解決 問題、有效溝通、團隊合作、創造與創新)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