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園市大忠國小 陳佳慧老師
還有,怎樣能讓自己都覺得難的詩詞,可以教得有趣、教得有自信,並且兼具語文的工具性及文學性?面對這麼多的問題,有時師者可能無力、掙扎的問:一定要教嗎?
古詩詞教學可以很潮
延續前文 先看上篇
(三) 蒐集提問設計素材的方向
(三) 蒐集提問設計素材的方向
(四) 我這樣設計:想念的季節,唱想念的歌、打想念的卡
(四) 我這樣設計:想念的季節,唱想念的歌、打想念的卡
陳麗雲老師在語你同行――玩出素養的語文課提到,以前教科書是全世界,未來全世界都是教科書。未來的教育邁向個性化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而校本化的課程就能照顧到個別的差異與學生屬性。
因此,在五年級下學期又見絕句時,於認知部分就結合「統整活動四」的內容,讓學生能初探絕句。在技能方面,學生必須能將七言絕句翻譯成白話文,並透過詩的意境來分析作者的心情寫照。在情意方面,筆者結合校本課程「書藝山水」,硬筆書法、藝術美感、與山為鄰、埤塘學來進行發展。
筆者可以教導學生以翻翻書呈現湖光之美、埤塘的天光雲影,以國畫畫出校園遠眺的群山曼妙,並以硬筆書法在畫作上寫下蘇軾的題西林壁。
這樣跨域、生活化的古詩詞教學,很潮哇!各位老師,不妨也看一看自己學校的特色、觀察學生的屬性,這都會成為很好的設計提問、發展課程的素材。期待在你的主場,大聲唱你自己的主題歌吧!
學生們與生俱來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在這個動力驅使下,開始探索周遭的知識。因此,「自發」成為12 年國教課綱中最基礎的出發點。近幾年數位科技大幅進步,網路及行動載具已成為居家必備的學習工具,學生很早就會利用Google搜尋資料或觀看Youtube影片來獲得資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揭示培養自主學習、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理念,同時規範校長及教師必須在學期中進行公開課活動,透過素養導向的教學原則(包含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脈絡化的情境學習;學習歷程、方法及策略;及實踐力行的表現),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解決未來生活問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