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討拍、打卡,古人的潮行為~古詩詞教學可以很潮(上)

作者:桃園市大忠國小 陳佳慧老師

詩詞怎麼教?如何引領學生喜歡、欣賞離他們其實很遠的作品?

一、我們來看官方說法

古詩詞教學可以很潮

古詩詞教學可以很潮

在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綱中,學習內容分為三大主題及十二項重點。其中「篇章」的學習內容明確指出「Ad Ⅲ 4 古典詩文」,在國小高年級應出現古典詩文的篇章類型。

古詩詞文含有韻文類的詩、詞、曲,及非韻文類的古文、古典小說、寓言等。在文本表述中,也出現了抒情文本,古詩詞的內容大多有借事、借景抒情的特質,尤其是有韻的絕句,篇幅短、言淺意深,能發展聆聽、誦讀以及對應古今字詞差異的能力,特別適合此階段的學生與古詩詞文進行第一類的接觸,也是引領學生進入古文世界的第一步。

目前康軒國語五年級收錄有韻的古詩,如下表:

從教材編排上,也能看出編者意圖:五上課程先認識絕句,五下課程內容多一點詩人與作品之間的關係,引領學生思考並理解詩句背後隱藏的人生哲理,最後在統整活動,將絕句的形式及藝術表現做全面的整理。這樣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也給予教學者有系統的教學脈絡。

二、筆者的個人看法

為什麼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會有「國語」、「國文」這不同的名稱?這是筆者任教以來,學生最常提出的問題。也許從名稱的不同,可以窺探不同學制裡教學重點的不同,國小階段很重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也就是著重於語用,而基礎能力養成後,進入文學範疇,才能真正體會文學的美感。

因此學生從低年級習得琅琅上口的童詩,到高年級進入有韻詩詞學習,則是為了銜接下一個學制,為文學範疇進行的暖身活動。而筆者一直覺得「把日子過成詩,也許比詩還動人」,教師教導學生的最終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讓學生能透過學習而對生活有感,對萬物有情,如此一來,才能讀春去秋來的聲、花開花落的韻,在古詩詞的涵養下,懂得含蓄表達思念、感悟,在小細節上也能品出生活的情調。

三、備課如何不滿頭大汗

(一)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教無定法,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做好教材分析、掌握教學重點,是教學者必須不斷精進的一件事。因此熟讀教師手冊、習作布題,讀懂編者的意圖即為第一要件。

然而備課時,厚厚的教師手冊讓人一時間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師必須清楚自己的授課目標,才能從這寶山中揀選所需的材料,烹飪出自己的教學料理。否則,按照教師手冊全面教授,馬上就會遇到授課時間不足、相同重點重複教的困境,如同料理包吃多了,令人乏味。

所以,一位大廚需要先懂得品味美食,味蕾升級後,才能創造出好的料理。一位好的授課者,要試著透過閱讀專書提高語文教學觀,例如:陳麗雲 語你同行――玩出素養的語文課、王政忠我的草根翻轉MAPS 教學等,透過閱讀,才能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遠及廣,教得深與透,這樣才不會在各式教學法被提出後,茫茫然而抓不住教學重點。

(二) 運用吸星大法,善用資源

新課綱強調:自發、互動、共好精神。許多教師透過工作坊、共備趴、研習分享,無論是實體聚會或線上研習,甚至是出版社為大家準備的備課光碟,只要您願意都能找尋到資源,臺灣教育真的不缺乏資源,也不缺乏與您同行的夥伴。需要的是,此時願意翻開這篇文章的一點動能,跨足出去、動手搜尋,就會有無數的教案與課例分享,給予您教學的新亮點。

四、擬定一課潮文學

(一) 快速認識筆者的課堂MAPS 三層次提問設計

(二) 面對文本後,運用5W1H 解決夫子的小劇場

送別、秋夜寄丘員外兩首詩都與思念有關,在暖身題可以找出什麼生活情境與文本連結呢?在設計基礎題時,兩首詩的學習重點,除了教師有系統的講述、讓學生獲得國語文能力及知識外,要如何發展成任務,讓學生可以透過同儕對話、小組合作主動探究,充分理解文本後產生知識的遷移?在挑戰題中,要如何設計該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延伸於生活情境的運用,以檢核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及重新詮釋,以達到抒發自我感受及合宜的個人價值觀?

本文未完 繼續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