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塑語文素養?教學者可以怎麼做?是新課綱上路之際,所有教師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因應12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英語課程不單單只是語言知識的習得、語言技能的培養,還包括語言在生活情境中的運用,以及文化理解包容、創新思考、學習態度與習慣等面 向。新課綱強調藉由英語獲取各個領域的新知,並提供學習方法與策略,以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
108課綱即將在108學年度上路,取代現行九年一貫課綱及高中課綱,這將是影響未來10年教育最重要的改革,關於這件教育界的大事,我們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下一個教育黃金10年呢?
面對劇烈變遷的未來世界,臺灣新課綱 也積極與世界同步,發展素養的教與學。
近幾年來,各個階段的教學現場不斷嘗試將資訊融入各科的課程中,既期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希望提升學習的效率,實際上也真的獲得很多不錯的成果。
以下將此素養導向教學模式的五大要素,透過基隆市 吳玲琲老師所設計的二年級「歡喜來做伙」主題,加以說明。
在眾人的歡呼、華麗的煙火慶祝之下,新的一年到來了!新年之初,許多念頭如音符萌芽,切勿忽略這些微小之音,它可能是轉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