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屏東縣中正國小林用正老師
108課綱即將在108學年度上路,取代現行九年一貫課綱及高中課綱,這將是影響未來10年教育最重要的改革,關於這件教育界的大事,我們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下一個教育黃金10年呢?
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曾經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與文字、文章、文學、文化緊密結合,當語文能力的奠基越高,孩子越能看見寬廣的世界,不但如此,語文更是一切學習的基礎,當孩子掌握了語文學習的方法,便可以學習遷移至其他領域。
身為一位語文教師,當我們打開國語課本要進行備課時,我們首要思考兩個部分:教學目標(教什麼)、教學活動(怎麼教),先確立了教學目標後,再據此設計教學活動,這樣子的教學才不會失焦而跳脫與語文學習主軸。因為,每個老師有自己教學擅長的部分,若我們先設計教學活動,再回扣教學目標,可能變成只教了部分能力,而導致孩子的能力不均。因此,若我們都可以根據課綱中所揭示的學習表現來確定教學目標,再設計教學活動,學生的語文能力才是聚焦,從課綱出發的教學,才是歸路。
課綱的學習重點由「學習表現」和「學習內容」開展組成,前者偏向學習的認知、能力及情意,後者偏向學習素材,二者相互交織為緊密的學習重點網。國語文之學習表現分為「聆聽」(代碼1)、「口語表達」(代碼2)、「標音符號與應用」(代碼3)、「識字與寫字」(代碼4)、「閱讀」(代碼5)與「寫作」(代碼6)等。也就是說,這六大項就是我們語文課的主軸,那我們看課綱應該專注什麼呢?
在每一個學習階段中,學生都有各自重要的能力要學習,當我們在備課前,不只是關注於目前這一課,還要看見這一課在整冊國語課本中的文本價值,更要關注孩子在上這一課之前,孩子的先備經驗為何,而在這個階段應該學習到什麼程度。以「識字與寫字」而言,認識基本筆畫和筆順是低年級重要的學習表現,若學生在高年級還在進行筆畫和筆順的學習,更重要的閱讀理解與寫作,時間是不是更不夠了呢?一個星期六節課的時間,該怎麼教出語文點,是很重要的事。因此,關注國語文課綱裡的階段性,讓我們知道在什麼階段,孩子該學會什麼能力。
語文能力是不斷的積累,以螺旋式不斷加深加廣,若我們把學習表現進行分類時,我們可以發現:學習表現是有序列性的。以「閱讀」項目而言,其中朗讀的學習表現在三個階段都有呈現,但其安排具有序列性:
1.5-I-1 以適切的速率正確地朗讀文本
2.5-II-1 以適切的速率朗讀文本,表現抑揚頓挫與情感。
3.5-III-1 流暢朗讀各類文本,並表現抑揚頓挫的變化。
低年級的朗讀有適切的速率和正確性等二個要求,到了中年級,更加入了表現抑揚頓挫和情感,到了高年級更加入流暢性與抑揚頓挫的變化,可見,光朗讀這個能力,不但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更是延續前一階段來加深加廣。以下為筆者將閱讀項目的學習表現進行分類,便讓大家窺其序列性:
由上表可知,課綱中的閱讀學習表現,是呈現序列性的,以高年級的老師而言,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先查看在中年級階段,孩子學會了什麼?而高年級即將學會什麼?如此一來,才能避免耕了別人的田而不自知。
給高年級老師幾個備課小方向:
1.關注課綱裡高年級的學習表現
2.用教材教能力,想想同一冊的同文體文章,該如何呈現序列性
3.拓展閱讀,補充相似文本,讓學生多讀一些
4.孩子沒有接觸過的內容要停留久一點(如:議論文)
因應12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英語課程不單單只是語言知識的習得、語言技能的培養,還包括語言在生活情境中的運用,以及文化理解包容、創新思考、學習態度與習慣等面 向。新課綱強調藉由英語獲取各個領域的新知,並提供學習方法與策略,以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