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臺北市金華國小 洪夢華老師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即將於108 學年正式實施,現場老師對於素養導向教學或多或少已涉獵, 甚至頗為知悉。素養導向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者的動機、熱情,不僅培養學生獲得 知識的探究能力,及多元學習方法,更關注學習能與學生生活經驗連結,期能引導學生將所學應 用,透過省思、實踐等,最終目標在於培養能夠自主學習、並終身學習的學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即將於108 學年正式實施,現場老師對於素養導向教學或多或少已涉獵,甚至頗為知悉。素養導向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者的動機、熱情,不僅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探究能力,及多元學習方法,更關注學習能與學生生活經驗連結,期能引導學生將所學應用,透過省思、實踐等,最終目標在於培養能夠自主學習、並終身學習的學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社會領域已於民國107年10月26日正式公告,社會領綱在實施要點中提到:學習評量(資料來源:社會領綱P.50)(一)學習評量應依據社會領域之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表現及學習內容,兼重學習歷程與結果,採用紙筆測驗、作業練習、實作評量、田野實察、專題報告、檔案評量等多元形式,以診斷學習問題,並檢視學習成效。(二)評量的內容應考量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及文化差異,配合核心素養及學習表現內涵,勿流於零碎的知識記憶,而應兼重高層次的認知、情意、技能表現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訂定評量標準。(三)教師進行學習評量後,須分析評量結果作為教學反思、調整及補救教學的參考。
關於評量,對教師而言一點都不陌生,但「素養」是逐漸累進的,形塑素養需要時間,宜在脈絡化的學習情境中,激發學生有意願學習,重視學習方法的引導,並提供學生實際操作練習、促進理解等機會,才能累積並修正學習經驗。這樣的「素養」怎麼評量呢?個人的看法是,素養導向的評量不是從頭開始,也不是另起爐灶,可以從重視學習歷程的課堂評量做起,也需要從透過評量來支持學生學習的角度做起。由於篇幅的限制,本文先從重視學習歷程的課堂評量~非紙筆評量為例,來談既有課堂學習與評量,如何與素養導向評量接軌。
如果評量只是貼標籤、把學生分類,那麼不但沒有助益,甚至有害。~引自丁凡譯(1998)。《多感官學習》P.149。臺北:遠流出版~
一、從幾個評量觀點談起
評量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倘若只落在評斷學生學習的優劣,很容易流於上述引言的弊端。教師個人的信念,深深影響著教學決定與實施。因此,須養成習慣經常來回反思。
什麼是評量?為什麼要評量?除了實務經驗,我習慣從專書中閱讀,以強化評量的觀點。評量是指「用來顯示一個人知道什麼以及能做什麼而設計的一種活動」(對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好的評量不但能評量學習的成效,並預測學生的表現;也能促進學生進行高層次、有意義的學習(促進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甚至透過評量來進行學習(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評量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成為能自我決定和自我調節的學習者。(資料來源:《課程設計》(2000)、《中小學課堂的教學評量》(2006)等)。
如果我們認同評量是用來表揚學習者的表現、增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信心、引導學習者如何學習得更好,就會關注多元的面向,例如:學習的「動機」與「興趣」、學習的「參與」與「互動」、學習的「態度」與「習慣」、學習的「方法」與「策略」、學習的「成果」與「表現」、學習的「自主」與「自信」等,提供多元的評量方式,給予學習者檢核其所學,並了解自己該改進或可發展潛能的地方。
如果我們認同評量應是一種能夠顯現、對學科知識及世界的認識,就會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引發學習者把他們所知道的顯示。那麼,我們會重視如何學習,根據學生的特質和教學內容,採取多元化的策略方法,引導學習者發展優勢智能,激發他們的弱勢智能,幫助他們把優勢智能的特點遷移到其他學習領域中。在紙筆評量外,採用多元評量,例如:閱讀、語文能力較弱者,可以透過角色扮演、製作圖表、圖示法、改編歌曲等來分享他們所知道的。
二、 如何落實在課堂〜教學和學習緊密結合
釐清評量的觀點,除了找到評量重要和意義,更有助於課堂實踐。課堂上教師幾乎隨時都可能進行評量,但不盡然每次的評量都必須計分,了解學生的理解達到什麼程度、學習到哪裡、學習的興趣熱情是否有被引發,才是更為重要的。
評量是一個延續的歷程,應與教學和學習緊密結合,且在教學設計時就進行具體規畫。因此,撰寫課程計畫時,我會思考有關評量的幾個問題:(一)想要評量什麼?擬定評量目標,規畫評量的內容。(二)有哪些評量方式?配合課程內容,考量學生的個別差異,思考多元合宜的方式,結合學習活動,設計評量引發學生展現重要能力或所學。(三)評量的指標為何?訂定評量的表現規準。(四)怎麼評分?分數要如何拿捏?從寬或從嚴?訂定具體可行的計分方式。(五)能預測學生的表現嗎?依據計分規準評斷學生的表現,避免偏差與扭曲。
此外,也將上述多元評量的規畫,提供學習單【學習準備與評量說明】,除了引導學生為學習而準備,也藉由評量說明,讓學生明白評量單的應用,是為了解自己的學習概況,藉以提高學習效果,同時也是教師修正教學的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依據班級學生調整評量方式與百分比。
文章未完,全文請參見附檔
從重視學習歷程的課堂評量~談素養導向評量的接軌小一新生進入學校,語文課最重要的學習主題,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通常是十週到十二週),要對注音符號的拼讀與書寫有基本的認識,以便從「口說表達」躍進到「文字表達」。所以,首冊語文課本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小朋友開始學習的重要敲門磚。
仁和國小這幾年除了投入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的轉化外,更為了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利用「玩」作為數學學習的驅動力,發展出符合學生多元發展的學習模式,更累積許多推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