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跨領域教學 可以這樣做

作者:教育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團隊英語組諮詢教師

因應12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英語課程不單單只是語言知識的習得、語言技能的培養,還包括語言在生活情境中的運用,以及文化理解包容、創新思考、學習態度與習慣等面 向。新課綱強調藉由英語獲取各個領域的新知,並提供學習方法與策略,以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

十二國教面面觀

12年國教素養導向「三面九向」轉輪圖

12年國教素養導向「三面九向」轉輪圖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以「自發」、「互動」、「共好」為三個主要訴求,強調結合「態度(Attitude)」、「技能(Skill)」與「知識(Knowledge)」,並讓學習者在生活情境中落實(見圖1)。而十二年國教英語文領綱課程目標及特質,可由圖2窺得全貌。

新課綱將課程區分為「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兩大類(見圖3):

一、 部定課程(領域學習課程):由國家統一規定,不同學習階段間注重縱向連貫;不同領域(科目)間注重橫向統整。其功能在深植基本學力。

二、 校訂課程(彈性學習課程):由各校課發會共同擬訂,枝繁葉茂,其功能在彰顯學校特色。主要分四類課程:

1.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教師們可著力處)

2.社團活動技藝課程

3.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4.其他類課程

統整性探究課程

統整性探究課程設計的原則,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 在課程設計時,教師應體察學生學習需求、特質背景與學校發展特色,爬梳核心問題(essentialquestions),有效整合跨領域的學習重點(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corecompetencies)。

二、 課程設計應兼顧知識的整合建構、真實生活經驗的連結、以及思考判斷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精進,並透過表現任務檢核學生學習目標與成效。

茲歸納發展探究取向的統整課程計畫之參考步驟,綜整為以下八項原則:

一、 分析學生學習與學校發展的需求;

二、 決定課程主題(可結合現有之校本課程);

三、 分析相關領域的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若結合原有校本課程,須重新對照新課綱並調整以下四~八項);

四、 決定課程目標與核心內涵(期望的學生學習結果),設計核心問題;

五、 設計評量方式(如何獲得學生學習結果的多元具體證據);

六、 設計學習活動與決定課程的時間分配;

七、 決定課程的實施方式(如何共備、排課);

八、 決定課程檢核/評鑑重點(評量的形式、標準與規準)

議題融入教學示例

現以國小六年級跨社會領域與性別平等議題的教學示例:「ABetterWorld」為例,分享新課綱核心素養跨領域/議題探究課程可以如何施行。

一、課綱轉化:

1.2004年6月23日,「性別平等教育法」公布施行,代表臺灣在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上從單一邁向多元,開始接納和包容不同性別的群體或文化。在國小階段,將性別平等議題融入英語教學除了可讓學生熟悉英語單字及句型外,更透過延伸教材(繪本)以及學習單設計,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引領學生對社會責任以及生涯規劃重新檢視,並涵養自己成為具備性別平權意識的現代國民與世界公民。

2.在總綱核心素養「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中指出,學生須能「具備理解簡易英語文訊息的能力,能運用基本邏輯思考策略提升學習效能。」(英-E-A2)。本單元嘗試藉由學生自由表達從教科書、校園或生活周遭所發現的性別刻板印象,並透過繪本閱讀、表決統計以及集體討論,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先備經驗中,是否存在性別不平等的迷思,最後達成「是素養而非性別決定工作價值」的共識(核心概念)。

3.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差異化教學的活動設計(differentiatedinstruction)以及分組合作完成任務(TBL,task-basedlearning)的過程中,能展現「具備入門的聽、說、讀、寫英語文能力。在引導下,能運用所學、字詞及句型進行簡易日常溝通。」(英-E-B1)。

4.在教學與評量的過程中,希望學生能落實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learning)的理念,「積極參與課內英語文小組學習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英-E-C2)從「自我悅納」、「尊重他人」、「伸張正義」、「具體行動」四個課程面向,落實性別平等觀念。

二、課程安排:

第一節課:教師先引導學生啟動先備經驗連結,讓學生認識並說出與工作和職業有關的字詞,並探討其與性別的關係;接著透過閱讀文本的練習,讓學生熟悉與性別議題相關的常用句型。

第二節課:透過繪本教學與校園性平意象調查,讓學生能針對職場刻板印象進行批判思考,並省思如何透過行動進行社會參與,破除性別刻板印象。

第三節課:教師透過未來工作問卷調查再次引導學生釐清工作上的性別刻板印象,了解是「素養」而非「性別」決定一個人工作的價值。

三、教學策略:

1. 任務導向型學習法Task-BasedLearningApproach:

本單元在教學設計上將任務導向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目標任務」,學生必須在課堂延伸活動時間或是課堂外完成,例如教學前的提問單,以及教學後的省思回饋單;另一種是「教學任務」,是課堂內的主要活動。這樣的規劃是希望學生除了完成課堂內的教學活動(任務)外,還可以跳脫課堂的局限,達到預設的目標任務(認知、情意和技能上的提升)。

2. 合作學習法CollaborativeLearningApproach:

教師將學生異質分組,每組4-5人。學習歷程中,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經由教師的協助和學生同儕的激勵進行學習活動。小組為了共同目標一起合作,以完成個人和團體學習目標,進而從中習得各種技能。

3. 差異化教學法DifferentiatedInstruction:

教師依據學生個別差異及需求,彈性調整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評量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並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依據CarolAnnTomlinson(2005)的差異化教學策略,希望在教學內容上能處理下列五項差異:

(1)內容(content)的差異:教材及教法,設計差異化學習單。

(2)過程(process)的差異:教師透過教學活動的安排(如:發表、討論、實作等),使學生將學習內容內化的過程。

(3)成果(product)的差異:讓學生以其最擅長的方式表現其學習成效,例如教師可接受一位低學習成就學生以繪畫或中文敘寫的方式表達感想。

(4)學習氛圍(ambience)的差異:接納每一位學生、公平而尊重地對待每一個學習個體。

(5)學習環境(environment)的差異:學習的空間、時間、教具的支援等,其目的在於給予學生最佳的學習成效。

四、學習目標:

1.能將所學單字與句型進行統整歸納,並應用於日常生活溝通。

2.有主動求知的態度,觀察並紀錄生活周遭違反性別平權的意象與作為。

3.能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4.能尊重性別差異,破除刻板印象,悅納多元觀點。



【學習單】議題融入-翻轉性別刻板印象 職業不分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