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中教育大學 楊裕貿教授
「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綱」於民國107 年1月公告,預訂108學年度開始於小一、國 一、高一啟動教學。
新課綱從以「能力」為導向的教學,轉而整合「知識、技能、態度(情意)」三者的素養培養。在國語文教學方面,重點在涵養學生語文素養,也就是以「語文知識」為基礎、活用「語文技能」和落實「語文情意」的人文關懷。
語文新課綱將學習應具備的知識稱為「學習內容」,將應具備的技能稱為「學習表現」,兩項統稱「學習重點」,而語文情意的涵養,則將目標放在學習表現中。教師的教學準備,既要能掌握學習內容的知識內涵,又要能掌握學習表現的學習策略,並將情意目標融入教學中,才能培養出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習內容方面,教師應掌握文字篇章、文本表述、文化內涵三大知識內涵。
學習表現方面,分為聆聽、口語表達、標音符號與運用、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六項。各項按國小三個學習階段、國中、高中等五階段,訂定學習的技能目標。教師備課時,必須掌握各條文的重點,進而示範學習的策略,讓學生學習並應用老師所教的策略,解決聽、說、讀、寫、作所面臨的問題。
以第一階段「識字與寫字」為例
學習表現 4-I-5 認識基本筆畫、筆順,掌握運筆原則,寫出正確及工整的國字。
除了教育部公告的二十八款筆畫名稱,教師也須指導筆畫形體的書寫特徵與辨識。如:
1. 「又」字的「橫撇」,橫畫往右上微斜,接著轉寫撇筆,撇筆要有弧度與筆尖。
2. 「口」字的「橫折」,橫畫微往右上書寫,但轉折後,筆畫往左下微斜,沒有弧度和筆尖。
3. 「區」字的筆順要先寫橫畫,再寫三個口,最後寫豎折,這樣字才會好寫、好看。
以第一階段「閱讀」為例
學習表現 5-I-6 利用圖像、故事結構等策略,協助文本的理解與內容重述。
教師可結合課文的結構,配合適合的圖像繪製方式,如概括式、題綱式(心智圖)、表格式、數線式、圖示式、階梯式等,示範並讓學生練習,以掌握文章脈絡,利於按圖索驥、重述課文內容。
課綱的轉變是建立在前一套課綱的基礎之上,再因應世界潮流、國家發展、社會需求等要素,來做相關的調整。因此,教師的教學準備,必須掌握新課綱的訂定精神,把握語文素養的培養重點,便可順利的完成備課,進而正確、有效的教學。
本文作者:楊裕貿副教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擔任中央輔導團委員、12 年國教課綱國小國語文委員、主持教育部因材網國語文適性計畫。研究領域: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識字與寫字教學、國語文評量。
十二年國教實施正式邁入第三年,今年的三年級,使用的正是熱騰騰、為108 課綱特地量身編製的新教材呢!教材是因應新思維而編,是為服膺新課綱而生。手握如此創新多元的新課本,是否有發現它們和原來課本的差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