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淺談素養導向評量的接軌(下)

作者:前臺北市金華國小洪夢華老師研習授權,康軒社會編輯小組整理

長久以來,紙筆評量多集中在是非題、選擇題、配合題、填充題、簡答題等題型,這類型測驗題具有公平、客觀、方便等優點,而且容易實施、具體而有依據,但偏向記憶層次,忽略高層次的認知評量目標,且可能助長教師以填鴨、單向灌輸的傳授方式來進行教學;而學生也為了應付考試,養成記誦瑣碎內容,不深入思考的習慣。

四、為什麼重視高層次「非選擇題」?

為了增進學生解釋論述、分析比較、舉例、評估、歸納、推論等能力,也為了提升教師教學與評量的專業能力,因此鼓勵教師研發「高層次認知―非選擇題型」的評量試題,據以精進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五、什麼是高層次認知評量?

高層次認知評量是能誘發學生運用既有知識,充分表達所知的訊息,能誘發學生高層次思考,統整所學知識技能,運用於新情境或解決問題。

六、從Bloom的認知歷程向度探討評量

本文僅針對記憶和了解層次舉例說明:

肆、高層次認知評量與素養導向評量接軌

以上僅針對Bloom 認知歷程的「記憶」「理解」二層次舉例說明,從實際命題中發現進入高層次試題,需要提供更多的情境脈絡,或與生活經驗扣連,因此,不能只以選擇題型呈現。非選擇評量例題,可以題組形式呈現,題目由易到難。主要是為了評量學生的多種能力,例如:理解、推理、詮釋圖表、比較、辨識關聯、判斷優劣、歸納原理、問題解決等高層次能力。而為了避免瑣碎的記憶,例題通常提供「評量主文」情境、圖表或背景資料等不同內容,期望透過評量主文,引發學生運用既有知識,解釋資料或圖表所呈現的訊息,以評量學生高層次思考能力。

一、高層次紙筆評量試題類型舉例:

‧繪製地圖:評量學生設計圖例、繪製地圖、辨識相關位置、計算等能力。

‧閱讀圖表:評量學生認知圖表、詮釋、解釋、分析、推理等能力。

‧預測推論:評量學生根據現有資訊,提出預測說明,或做具邏輯性或合理性的分析歸納等能力。

‧比較與分析:評量學生閱讀理解、比較、區辨、歸因等能力。

‧摘要與組織:評量學生對所呈現的資訊,提取重點、摘要及整合、組織資料等能力。

‧分類與解釋:評量學生分類、辨識訊息的關聯、解釋說明等能力。

‧陳述論點:評量學生運用適切的資料,來支持或佐證自己論點的能力。

‧指出假設:評量學生指出資料或情境所隱含的觀點,釐清價值觀等能力。

‧評估判斷:評量學生根據現有資訊判斷優劣,提出改進方法的能力。

二、從試題類型來看~ 把師生帶向哪裡?

‧學生的學習力:學生需要具備閱讀圖表、摘要組織、繪製圖表、舉例說明、分析比較、解釋理由、陳述論點、評估、判斷、歸納、推論等高層次認知能力。

‧教師的教學:教師須避免直接灌輸片段訊息;避免一直教(講)、一直給標準化答案,必須給予合宜的課堂學習任務,提供做中學的機會,高層次認知能力才會植基於課堂,然後慢慢生根萌芽。

【參考書籍】

  1. 歐滄和(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心理出版。
  2. 李坤崇(2009)。《認知情意技能教育目標分類及其在評量的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3.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2008)。《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臺北:五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