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輔仁大學兼任講師 陳麗雲老師
十二年國教實施正式邁入第三年,今年的三年級,使用的正是熱騰騰、為108 課綱特地量身編製的新教材呢!教材是因應新思維而編,是為服膺新課綱而生。手握如此創新多元的新課本,是否有發現它們和原來課本的差異呢?
身為一個資深教師,當然知道課本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文本。身為一個資深教材編寫者,當然知道好的課本更能幫助教師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從一個課本使用者晉升到編寫者,筆者希望國語課本能更:「有用」(教導策略與方法)、「實用」(服膺108 課綱趨勢和要求)、「好用」(有系統的打造語文學習脈絡),讓學生能遷移「活用」,展現語文的「妙用」。
新的108 課綱國語課本,目前一冊都是四單元,每單元三課,共十二課。每個單元訂有單元主題,並有「學習地圖」,協助有序列的建置語文學習點。換言之,每單元的「學習地圖」都會搭配前面課文的語料,進行「語文知識」或「讀寫策略」的學習。這是我們編教材的密碼,知道這密碼後,備課就能更有系統了。
學生剛從二年級升上來,跨越學習階段,還需要適應三年級這個「新身分」,所以康軒國語三上第一單元安排了「字→詞→句、段」的語文故事,結合開學新班級、新同學、新老師的情境,讓課程可以結合語文遊戲進行。
每一課共四頁的語文焦點,都依序設定好了語文點。學習地圖一的「認識敘述四要素:人、時、地、事」更搭配了前面課次「敘事」的文章,讓學生了解,要表達一件事,可以運用敘述四要素完整表達。
第二單元「處處有真情」透過同學的陪伴、動物的互動、人與動物間的相處,深入的敘述事件。學習地圖二「寫作有方法—敘事的順序與描寫重點」直接深化敘事的方式,從第一單元到第二單元,層層遞進,螺旋性的學習讀寫。
又例如第三單元「臺灣風情」,用三課文本介紹臺灣的淡水、安平古堡和花蓮 馬太鞍的特色,學習地圖就有「寫作有方法—寫景」,配合第八課習作練習「○○遊記」,讓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後的評,有機統整在一起,達到「教學評三位一體」的概念。
所以,我們備課時,可以先瀏覽「目次」,思考單元主題和三課課文、學習地圖之間的關係,搭配習作訓練能力,那就能更有效的掌握備課重點了。
在三年級這兩冊的課本中,單元主題的規畫,主要是從學生的學習狀況與生活情境出發,依序安排了:敘事、寫景、寫人的主題。有一個最特別的地方,也一直是康軒版的特色,就是在每一冊都有閱讀的單元,每一個閱讀單元不是只給幾篇文章,而是有一個潛藏的主題要帶給學生。
例如:三上「閱讀瞭望臺」是蒐羅西方文學故事 ( 希臘 伊索寓言、英國 王爾德 巨人的花園、法國 安東尼‧ 聖修伯里 小王子),三下「閱讀探照燈」是集結東方文學故事(俄羅斯 普希金 漁夫和金魚、印尼 聰明的鼠鹿、改寫自韓國 三年坡的還要跌幾次),希望能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從一篇到一本,進而走入專書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
本文未完
先前提到,因為學生的因素,比較少見創新的教學階段,若有,多以結合資訊科技的方式進行,也在呼應CLIL教學法中對數位科技運用的需求。
本課是一篇科學散文,屬於事物類說明文,以「分分總」的方式介紹海豚的種類、成長、外型、特性與生存方式等知識,也點出海豚目前面對的生存危機,提醒我們要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