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找出國語的教學地圖

作者:輔仁大學兼任講師 陳麗雲老師

身為老師,國語課本是我們和孩子學習語文的讀物和基礎工具。
找出國語的教學地圖

找出國語的教學地圖

夏丏尊先生:「教科書專為學習而編,所記載的只是各種學科大綱,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著作,但是對學習還是有價值的工具。」所以,我們必須明確知道,國語教科書和一般兒童文學作品不同,國語課本是「專為學習而編」,是孩子學習字、詞、句、段、篇的語文材料。所以,它除了文學性之外,更需有語用性(語文工具性)

備課,有方向

教材的編輯必需視為一個整體,以宏觀的規畫來讓老師好教,學生好學。課本裡有課文、語文焦點、單元頁、統整活動,這些都必須在一個主架構之下,學習才不會零散混亂。所以,每單元的最後內容(有些版本稱為「統整活動」)就非常重要,統整了此單元幾篇課文中重要的學習語料,這些內容甚至是備課時重要的依據或方向,彷彿是教學的地圖。

統整活動,是什麼?

我們的國語課本,一般分成四大單元,每個單元後面有「統整活動」,那是語文的學習地圖。課本中每個單元會有三~四課課文,但課文就是一篇篇美麗的作品,在國語課本中,適合不同年級學生的重要語文能力,都編寫在「統整活動」中。「統整活動」,顧名思義,就是將整個單元做個統整,將該學的語文要素依序分布在每個單元,有些閱讀、寫作的「技巧」和修辭,是透過統整活動來指導。

統整有序列鷹架

因此,備課時,老師們可以先看看單元主題,再看看「統整活動」的編寫,最後翻閱一下習作,就可看出這個單元的教學重點。

中年級的課文多是記敘文本,第一單元可以先學習「敘述四要素」,為整個單元做一個有脈絡的梳理。第二單元站在第一單元的基礎上,統整活動就可以規畫「敘事的順序與重點描寫」,如此有次序加深、加廣的學習,除了認識,還能運用實踐。

統整有什麼,課文就有什麼

康軒版第三單元的課文都與描寫景物有關,搭配習作作文的「遊記」練習,「統整活動」便介紹了「寫景」的方法,將課文的文學作品具象化,在「統整活動」(學習地圖)裡詳細介紹、綜合整理,習作便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練習寫遊記景物類文章。所有的設計圍繞一個主題,讓孩子能真正習得。

像這樣,課文是一個有意識的學習鷹架,課文設計與「統整活動」相互搭配,呼應習作練習,這樣才是教師好教、學生易學的好教材。

又例如康軒版四上「人物寫真」單元是介紹四位名人,那麼統整活動二就有「閱讀指導──認識人物傳記」;五上第二單元出現了議論文「從失敗中覺醒」,統整活動就會有「閱讀指導──讀懂議論類的文章」……當課本的文章與「統整活動」的語文知識相互搭配,相互印證,學習就會具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