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12年國教課綱上路,情況似乎發生了一點變化,尤其「美感素養」放進了教育的核心素養中,讓一定要依循課綱而且戰且走的教科書,能在提升設計這塊得到更多關注與支持。
這幾年來,已有教師相當認真察覺學生學習情形,也已經 投入心力瞭解學生學習困難之原因,然而,在學生學習行為、 原因推論以及提出策略上,似乎較少或無法連結思考。
先前提到,因為學生的因素,比較少見創新的教學階段,若有,多以結合資訊科技的方式進行,也在呼應CLIL教學法中對數位科技運用的需求。
隨著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實施,為了落實素養導向的教學評量,如何在教學現場實踐探究與實作,成為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所關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