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觀察與回饋、公開授課」的目的很多,從關注教師 教學專業能力、教材教法研發到診斷學生學習表現,每一種理念 均有其價值與發展性。
這幾年來,已有教師相當認真察覺學生學習情形,也已經 投入心力瞭解學生學習困難之原因,然而,在學生學習行為、 原因推論以及提出策略上,似乎較少或無法連結思考。
十二年國教國語文新課綱公告後,康軒國語編輯團隊,即著手解析課綱「學習表現」及「學習內容」之條文內容,建置系統性的編輯架構,以期培養新世代學子的語文素養。
隨著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實施,為了落實素養導向的教學評量,如何在教學現場實踐探究與實作,成為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所關心的課題。
本文中整理了幾個常見的問題,或許可以拋磚引玉,和同為即將邁向雙語教學新職涯的夥伴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