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關切動物保護法修法後,如何將動物保護知識,落實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教育部今天表示,將以國小、國中、高中同步發展,一年內融入教學課程,12月公布供學校參考使用。教材會先以與人類較親近的貓、犬等動物為主題編撰,日後再逐步發展如經濟動物、展演動物等其他類別。動物保護法修訂案,於107年12月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第4-1條規定,各級政府應普及動物倫理與動物保護法規相關的教育及學習,以提升國民動物保護知識,並落實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中。
...出處:聯合報2019.02.12
立法院關切動物保護法修法後,如何將動物保護知識,落實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教育部今天表示,將以國小、國中、高中同步發展,一年內融入教學課程,12月公布供學校參考使用。教材會先以與人類較親近的貓、犬等動物為主題編撰,日後再逐步發展如經濟動物、展演動物等其他類別。動物保護法修訂案,於107年12月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第4-1條規定,各級政府應普及動物倫理與動物保護法規相關的教育及學習,以...
出處:中國時報2019.02.12
今年高三畢業生就要面臨申請入學參採學測科目最多五選四的新制度。依照教育部或大考中心的理想,新制度讓考生不用每一科都盡全力準備,而是依照自己的志趣科系所需,或選擇自己的強項科目來應戰,以降低升學競爭的壓力。然而,根據大考中心統計,仍有七成考生五科都考,甚至傳出有些學校直接要求學生考五科。
出處:中央社2019.02.10
十二年國教課綱將本土語文列為國小必修、國中選修,第一線教學人員認為,老師心態和家長是否支持,是最難克服的兩大關卡。即將於今年8月正式上路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規定國小學生需從本土語文(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等)及新住民語文中,任選一種必修,每週一節。國中和高中階段則列為選修,依學生需求於彈性課程開設。
出處:中央社2019.02.10
審議過程一波三折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將於今年8月正式上路,其中最大變動是增加中小學課程「彈性」,增加選修和「探究」學習,對學生、家長和第一線教職員來說,是一大考驗。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早在民國103年發布,但後續各領域、科目課綱審議卻一波三折。歷經普通高中國文科的文言、白話比例,以及社會領域課綱的台灣史、中國史分配等爭議,課審會終於去年年底大致完成課綱審議。
更多執照訊息,請參見康軒集團網站
閩南語素養導向教學實務分享~當老師很幸福,可創造孩子的幸福,培養他們為社會造福。當閩南語老師更幸福,因為扛起重擔救語言,像蜜蜂傳播語言、文化、文學的花粉,結出本土自信與國際欣賞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