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網累積2萬中小學題庫 教育部要整合公私教育平台

出處:聯合報2019.07.24

「以科技輔助教師不但能因材施教,還能因材施測。」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下月上路,為提升教師適性教學素養及減輕教學負擔,教育部建置科技輔助平台,藉由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診斷學生學習成效,立即回饋教師教學成效。目前已累積兩萬個中小學素養導向題,今年7月起,更與全國22縣市的學力檢測資料結合,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適性化的補救教學。

體檢新課綱成效 教部追蹤1萬2千名新舊課綱生學習表現

出處:聯合報2019.07.23

教育部首創「台灣學生成就長期追蹤計畫」,每年撥一千萬元經費,針對末屆舊課綱學生及首屆新課綱學生,分別抽樣200校、6000名七年級生,在每年5、6月抽考國、英、數、自、社等5科任意2科,記錄且對照新舊課綱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習表現,持續至高三畢業,作為未來教育改革的依據。

5年投入450億元 12年國教課綱8月1日上路

出處:中國時報2019.07.23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中表示,12年國教課綱8月1起實施,從106年到111年5年時間,政府為這項政策投入共450億元,希望培養學生自發、互動的學習,最終達到共好的目標。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今天在雲林斗六市舉行,來自全國各縣市的教育局處長齊聚一堂,聚焦討論12年國教此一重大教育政策,希望進一步強化中央地方夥伴關係,共同迎接新課綱的來臨。

科技新領域 偏鄉有硬體沒師資

出處:自由時報2019.07.22

十二年國教課綱新設「科技領域」,包含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兩科,國中每週二節,高中部定必修四學分,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再八學分,國小則在彈性課程中安排。目前各校硬體建設陸續到位,師資卻出現城鄉差距問題,偏鄉找不到足夠師資,只好拜託其他領域老師跨域支援。

更多執照訊息,請參見康軒集團網站